半导体制造材料业稳定增长 高端国产化需破解五大难题
2014年,我国半导体制造材料市场整体规模为535亿元。根据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我国半导体制造材料2015、2016年市场整体规模将分别达到590亿元、647亿元。在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一、总体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
虽然近年来半导体制造材料产业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集成电路制造用材料在总的产品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仍较低,且集中于6英寸以下集成电路生产所需材料的供应,只有少部分材料企业开始打入国内8英寸、12英寸制造厂。要打破高端集成电路制造用关键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尚需时日。产业界需持续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和生产能力升级,同时捕捉国际产业变革时机,与国际大公司或相关机构合作,将有可能在短期内使我国半导体制造材料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二、企业经营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国内硅材料企业、工艺化学品企业、特种电子气体企业等同类产品的产能重置现象非常严重。由于企业经营产品的同质化,企业之间通常采用降低价格的简单方法来赢得市场,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各公司都未能从这些产品生产中获得长期回报,更无力积蓄长期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最终使企业长远利益受到伤害。在目前产业发展环境下,通过市场竞争选择具有技术、团队、管理、资金等综合优势公司,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国内优势产业资源整合,是解决目前产业规模小、经营产品同质问题的路径之一。同时,应利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变革的时机,引导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快速做大企业规模。
三、供应链不完善,产业发展存在瓶颈
生产硅单晶用11~13N超高纯多晶硅、大尺寸高档石英坩埚和石墨热场、高档光刻胶用成膜树脂、高端靶材用超高纯金属等都严重依赖进口。从一定意义上讲,控制了超高纯原料的技术和渠道也就掌握了集成电路制造用材料的竞争格局。建议相关科技和产业发展计划重视超高纯原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及产业布局,并强化材料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材料业只有补上超高纯原料提纯净化这个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才能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并摆脱核心环节受制于人的局面,最终确保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四、产业创新要素积累不足
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中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比例过低,研发投入和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2005~2014年10年间的数据对比表明,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总体研发投入相当于同期日本信越一家公司研发投入的22.6%,总体产业发展投入相当于日本信越一家公司资本支出的8.2%,亟待有关方面给予半导体材料产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虽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于2014年成立,但投资集成电路材料企业的项目尚未落实。只有相关材料行业的大发展才能对集成电路产业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因此集成电路材料行业也期待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带动本行业的快速发展。另外,除了继续引进技术开发类国际高端人才之外,重点关注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国际并购等人才引进,并与培养本土创新团队相结合支撑产业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
五、现行进出口税率对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存在不利因素
目前由国外进口的半导体制造用材料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率大多采用低税率或退税免税政策,而国内企业的产品出口则采用工业品对应目录的相关税率,仅此一项就使国内企业产品比国外同类产品成本升高5%~15%,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针对半导体制造用材料设立专门的关税名录,并结合国内产业发展现状适时调整税费,使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享受公平的税费政策。除此之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结合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实质性惠及集成电路材料业的相关实施细则,以调动集成电路材料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简评:半导体产业链这么长,从头吃到尾的野心是好的。只是和芯片设计以及生产这些曝光率高,利润率好的部分比起来,材料这部分有点天生吃亏。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时候,和前面俩抢资源难些。外面的玩家体积都那么大了,自己还内部竞争同质压价,实在有点那个。
研调:陆NAND Flash产业,重要性与日俱增
研究机构TrendForce表示,随着清华紫光投资NAND Flash储存相关公司的脚步加快,以及中国半导体业者在NAND Flash产业链的布局日趋完整,中国业者在NAND Flash产业地位也越来越关键。
TrendForce旗下记忆体储存事业处DRAMeXchange研究协理杨文得表示,虽然NAND Flash短期内受到供过于求的影响呈现较为疲软的格局,但长远来看,NAND Flash的相关应用成长依旧快速。SSD与eMMC在各种电子产品的能见度越来愈高,NAND Flash成为未来储存产业与记忆体的重要发展核心的态势已然确立,因此对于中国半导体业的吸引力逐渐增加,TrendForce预期未来2-3年内中国半导体业者在NAND Flash产业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杨文得表示,中国半导体业者在NAND Flash的布局手法日益细腻,根据产业链各自不同公司的定位有着不同的方式,布局大致可以分成五个面向:
1.加大国际NAND Flash大厂在中国的投资:现阶段布局以三星的脚步为最快,三星西安厂3D-NAND Flash的SSD的市占率攀升,因此三星将扩充西安厂的产能,明年第一阶段将可达到满产能生产。英特尔则将原先生产中央处理器晶片的大连厂,转型作为未来3D-NAND Flash的晶圆厂,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开始投片生产。美光与力成合资的西安封装厂也将在明年上半年开始运作生产。
2.加强并购与投资的力道来补其不足:清华紫光集团为近期内并购力道最强的代表,除了成为WD(Western Digital)最大的股东,某种程度也因WD完成SanDisk的并购案,而间接拥有相关NAND Flash的产业地位外,日前更是以25%的股权入主力成,来完备其在记忆体产品的关键封装技术与资源。集团底下的同方国芯更是创下中国A股科技业募资纪录的800亿人民币募资案来扩充尔后并购的资金军火库,TrendForce认为,清华紫光未来的并购案将朝向具有核心关键地位的制程与专利相关,更加强在NAND Flash的并购布局。
3.鼓励本土NAND Flash业者开发NAND Flash:代表厂商以中芯国际与武汉新芯最为积极,各自的技术、产品与未来布局也逐渐到位,其中武汉新芯更是直接进军3D-NAND Flash,未来2-3年将开始崭露头角。
4.整合NAND Flash主控芯片:中国在发展储存产业中明确的建立国家信息安全化的标准,因此相关主控芯片以及软体韧体的开发将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本土自有的主控芯片厂商凭藉着市场的快速起飞,以及逐渐到位的技术开始浮出水面,国际曝光度快速提升。而台湾主控芯片三雄的群联(Phison)、慧荣(Silicon Motion)和智微(JMicon)也纷纷以在中国成立新公司、子公司和并购的方式,来深化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与开拓商机。
5.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中国记忆体模组商江波龙与国际NAND Flash主控芯片大厂Marvell达成战略合作,配合江波龙在苏州布建的完整SSD的一条龙流程生产,来强化SSD在中国市场开发、生产与销售的力道。透过异业结盟的方式将可深化供应链的整合,以各自厂商所拥有的利基点来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
简评:NAND生产目前是寡头竞争的格局,想切入也只能这样了。等各家在大陆的产能都上来了,再资本运作一下来个整合,顺便在海外再买俩配套公司,应该可以算是小成了。想在生产技术上短期内追到有商业竞争力的水平,个人不看好。说到底,存储器市场目前的幸存者都是以前无数轮惨烈价格战的幸存者,新玩家若想在这个市场靠拼后台比拼失血能力成长,真心不容易。
紫光旗下展讯暗示 未来芯片价格战不熄火
大陆紫光集团旗下手机晶片厂展讯董事长暨执行长李力游昨(11)日表示,半导体产业已出现产业东移、中国创造、新玩家加入等六大趋势,展讯不仅已拉近与同业之间出货量的差距,更要做到迈入第五代行动通讯(5G)时代时,技术与国际大厂并驾齐驱。
李力游更意有所指地表示,展讯员工较少,使得费用比其他同业低。业界认为,这席话暗示展讯未来发动手机晶片价格战火不会熄灭。
李力游强调,展讯已与半导体大厂英特尔取得资金与技术上的合作,将会更进一步拉近与同业在技术的距离,过去中国在2G通讯晶片上落后10年、3G落后五年、4G落后两年,未来5G将会并驾齐驱。
全球半导体协会(GSA)昨天在新竹举行领袖论坛,李力游此次应邀来台,主讲“半导体产业过度竞争与供应之不确定性下的策略”。他指出,全球行动装置需求还是相当大,只是成长速度放缓,至今年10月转为负成长。
李力游也列出“M**(暗指联发科)”和“Q**(暗指高通)”两家同业的今年上半年财报,营收双双呈现年衰退,代表晶片业的压力。但他话锋一转,秀出展讯的成绩,表示今年营收将达14.5亿美元,高于去年的11.6亿美元,全年出货量将达5亿套,同样优于去年的4.5亿套。
李力游强调,无论是年增率或季增率,展讯第1季和第2季,都呈现正成长。他表示,展讯成长动能来自于已在印度拿下市占率第一。
李力游也秀出三大手机晶片厂的比较表,由于展讯员工只有4,000名,对照联发科1.5万人和高通3.2万人,差距相当大。他强调,展讯出货量已靠近竞争对手,而员工却很少,表示费用少,即使毛利率落在34%到35%也没关系。
对于目前产业市场发展,李力游提出六大趋势,包括产业东移、资金涌入中国,并逐步从“大陆制造”转变成“大陆创造”,而且手机市场依然庞大,手机生态系统逐步成长,另有阿里巴巴、小米、乐视等新玩家进入手机市场,传统手机及晶片供应商恐怕将面临更大成本压力。
简评:挤掉小玩家没问题。联发科和高通也就罢了,三星、华为的通讯芯片将来极有可能满足自用后外溢。那么展讯的打算是什么?
本文来源:井底望天财经周报,作者:清水里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