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电子行业新闻主图

高通遭韩国反垄断指控 股价暴跌10%至4年最低点

北京时间11月19日下午消息,由于韩国反垄断机构认定高通专利授权模式违反该国反垄断法,导致该股周三暴跌10%,创下4年新低。

这是高通本月遭遇的第二次监管挫折。高通之前还披露,虽然已经在中国和解了反垄断诉讼,但该公司在与部分中国手机制造商洽谈新的授权协议时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这两起事件共导致高通股票市值蒸发200亿美元,而此时也正值激进投资者亚纳·帕特纳斯(Jana Partners)呼吁该公司分拆之际。

高通周二发布公告称,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认定该公司的多项行为违反该国反垄断法,包括按照手机整体成本收取专利授权费,而没有只针对使用相关技术的芯片成本收费。

该公司在公告中说:“以设备为基础收取专利费是全世界通用的业内做法,韩国公司长期受到我们的专利保护,这几乎涵盖了整个设备。”

知情人士表示,倘若仅仅按照芯片价格收费,高通就很难支撑其专利费率,并且会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者对其发起类似的指控。

高通认为这一结论没有事实依据,是对法律的滥用。该公司表示将对这一认定提出上诉,但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尚未证实此事。

“高通以及其他专利持有者大约从20年前就开始采用这种专利授权方式,这已经促进了韩国及其他地方的移动通信行业增长,不仅符合法律规定,而且对竞争有利。”该公司说。

美国芯片行业分析师帕特里克·莫海德(Patrick Moorhead)表示,高通在韩国面临的反垄断挑战与今年早些时候在中国的遭遇类似,似乎都是因为担心该公司的技术授权可能对本土科技公司产生影响。他认为,韩国这起诉讼很有可能是三星推动的,毕竟三星是高通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

高通在4G技术中的知识产权占比已经低于以往。然而,现在的手机仍然需要使用之前版本的技术,以便兼容较老的网络,因此该公司仍然对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授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人们不希望高通拥有这么大的知识产权份额。”莫海德说。

高通还在美国和欧洲面临知识产权调查。

点评:高通一直依靠专利费吃饭,但随着4G和5G时代的到来,高通的专利费蛋糕就没有那么好吃了。当前,高通的生意经已经受到来自各国产业界和监管层越来越多的抵制和反弹。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刚刚调整了知识产权政策,削弱专利持有者对技术标准的影响,对高通的利益构成不小的冲击。所以估计高通未来的营收方向也会受到不小的政策影响。

 

欧洲半导体第三季度销量逆势增长17.9%

半导体销售额通过产业分销渠道在2015年第三季度达到了18.6亿欧元,比2014年同季上升17.9%。据总部位于伦敦的欧洲半导体制造与分销联盟(DMASS)近日表示,这个销售业绩水平“令人惊讶”,因为夏季的销量通常会有所下降。欧元对美元汇率起到了推动作用,DMASS声称该增长的绝大部分是有机增长,以两位数递增。

DMASS的董事长GeorgSteinberger指出:“今年肯定能突破70亿,创造纪录。尽管汇率的影响将很快消失,欧洲半导体的分销商将继续增长,尽管增长速度会比较慢。”

DMASS认为,第三季度强劲表现的原因之一是“几乎整个东欧都有大规模的增长”。除俄罗斯以外的东欧同比增长37.6%,其中英国地区增长了17.4%,达到1.58亿欧元。德国的销售额增长了15.8%,法国增长了10%。

Steinberger补充说:“情况和第二季度相似:这些数字受到每个地区不同的发票趋势(以美元而不是欧元)影响较大,就像斯堪的纳维亚和东欧受到了供应链增长的巨大影响。随着第四季度欧元对美元汇率下降,增长速度会达到正常水平。”

模拟是一个主要产品组,平均增长速度为17.9%;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和DSP的需求增长了21.5%;其他逻辑器件,如ASSP,ASIC和其他复杂的逻辑器件,增长了32.1%。分立元件,标准逻辑和可编程逻辑的销售额增长率在10%到14.5%之间。

点评:欧元对美元贬值的外汇波动对半导体行业销售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但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军工相关的一些物料可以取道欧洲,也算是对欧洲半导体行业销售额的贡献。

 

紫光目标全球第3大 赵伟国:未来5年是关键

中国紫光董事长赵伟国接受路透专访表示,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470亿美元,台币1.55兆元),将紫光打造为全球第3大晶片制造商。

中国紫光董事长赵伟国表示,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470亿美元),将紫光打造为全球第3大晶片制造商。(路透)

赵伟国也说,目前正与美国一家晶片业者洽谈投资事宜,最快本月底就能定案。他拒绝透露细节,但强调由于美国政府对此案非常“敏感”,因此不可能收购多数股权。

赵伟国表示,若不能成为全球前3大,就很难在晶片业有所发挥,未来5年是关键,晶片业有巨大的商机。目前全球前第三大晶片制造商为英特尔、三星电子和高通,英特尔的市值达1515亿美元。

紫光计划投资的金额几乎与去年英特尔的营收500亿美元相当,也可能搅乱全球NAND市场。在历经多年景气荣枯,并导致小型制造商退出市场后,目前全球前5大NAND制造商市占率超过9成。

过去两年紫光已砸下94亿美元,在中国国内和海外市场展开积极并购行动,包括收购美国资料储存公司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15%股权,以及台湾力成科技25%股权,希望提振中国正在起飞的半导体业。

赵伟国表示,紫光也正与一家世界级的记忆晶片巨擘洽谈合作,以在中国兴建新的晶片厂,这有助该公司取得制造记忆晶片所需的智财权。这座造价900亿元人民币的新厂,将能满足NAND记忆晶片需求的快速成长。

北京当局为了建立现代化、数位化的武力,以与其他先进国家抗衡,将发展半导体业列为战略优先,希望结束中国对外国半导体制造商的依赖。

此外,北京当局也认为,在网路间谍事件层出不穷下,发展国内半导体、伺服器和网路设备产业,具有战略的重要性。

今年8月紫光对美国DRAM大厂美光科技提出230亿美元非正式收购邀约,但因可能引发美国国安隐忧,立即遭到美光拒绝。

赵伟国先前放话要并购台湾IC制造商联发科和进行其他投资,引发台湾各界的疑虑。对此,赵伟国表示:“法规不允许,所以(与台湾业者)洽谈有何意义呢?紫光将专注于在美国的投资。”

点评:紫光在海外携资本攻城夺地,业内普遍猜测这次紫光想入资的芯片企业是高通,但是美国政府允许中国这样的敏感入资吗?我们师母已呆。

华为跻身全球手机三强 势头正盛威胁三星

大陆华为在全球智能型手机市占版图仅次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苹果(Apple),在大陆市场更超越小米成为第一大智能型手机厂,自从华为调整手机策略聚焦高阶机种,逐渐在全球手机市场掀起浪潮,业界认为华为急速窜起,三星恐将首当其冲,未来在全球手机市场战局,华为带给三星的竞争压力恐更甚于苹果。

华为借由高性价比的荣耀品牌手机,在欧洲市场表现亮丽,华为锁定年轻客群的荣耀7机种,自6月上市以来销售频传捷报,在缅甸、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华为手机市占率亦明显成长,至于过去较少着墨的美国手机市场,华为则与Google合作打造Nexus 6P,全力打开美国市场。

华为2015年手机出货目标1亿支可望轻松达阵,估计年增约35%,在大陆市场出货成长幅度更惊人,并已超越小米登上宝座,然相较于苹果iPhone在大陆手机市场成长动能同样强劲,加上苹果在美国市场拥有竞争优势,华为短期内恐难对苹果构成威胁。

苹果执行长Tim Cook便表示,在新iPhone用户中约有3成来自于原本Android手机客户,即便Nexus 6P取得成功,恐怕亦只是让Android手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更高。

不过,华为手机势力窜起,对于三星来说却是值得忧虑的事,三星面对产品与苹果类似的小米,已经形成不小的竞争压力,如今华为手机成长速度比小米更快,加上三星手机产品线布局涵盖高阶与低阶市场,与华为手机策略大致相同,更让三星在大陆市场陷入苦战。

事实上,大陆手机主流市场已经从首次购机转变为换机族群,这些消费族群倾向于购买高阶机种,不仅带动大陆手机市场平均单价上扬,亦对三星竞争优势造成影响。

华为在英国、德国、法国、义大利、西班牙等西欧主要市场急速窜起,目前已跃居第二大Android手机品牌厂,面对苹果iPhone同样在这些市场表现亮丽,三星恐陷入节节败退的困境,若华为与Google合作Nexus 6P能在美国市场突围,届时将对三星手机业务造成更大冲击。

点评:华为十年磨一剑,终端中手机部门的出货量持续走高,目前三季度市场表现已经位居全球第三(前两位分别是三星和苹果),隐有问鼎第一的趋势(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日前信誓旦旦地表示,华为超越三星、苹果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当然,由于华为手中还有海思这样的大杀器,后劲已非小米这样“互联网+企业”所能比拟的了。

本文转自《井底望天财经周报》

 

评论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