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鸡年,手机从业者大多以“做JI”来打趣自己的行业。2017年对手机行业注定一个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市场增速下降,全球市场进入成熟期和洗牌期,对所有厂商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的手机行业今年开始由原来重资本的单一产业模式,正式进入以资本为根基、金融服务为支撑的复合产业模式,资本的运作能力和风控能力将直接影响2017年手机行业的利润及市场策略。

捕获

但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的手机市场是属于我们中国手机品牌的一年,中国产品的国际地位必将大幅提升,手机厂商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又与国内市场息息相关。

 

手机市场

【2017年,全球手机市场关键词——国际化、整合、品牌、产品与服务

A、国际化:

总体格局是中国手机厂商分抢苹果、三星等国际厂商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主要的厂商都已经实现国际化,未来国内和国际市场联动、销量及发展势头直接影响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及话语权,贸然放弃海外和国内的厂商除非定义为小众群体,否则都很难有大的发展。

2017年的国际化竞争中,国际化人才依然重,但受益于中国公司这几年国际化步伐比较快,培养了很多国际化人才,并且很多国际化品牌走向衰落,也释放了很多人才,如何有效组织人才将是今年手机厂商老板们重点考量的。

2017年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利率敏感型逐步转换到利润和汇率都敏感型,因此如果想在2017年的手机市场取得大成绩,在产供销环节的财务和商务条款控制人员将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这将是2017年有别于往年的重要特点之一。

B、整合

目前手机厂商中主要分为如下两种模式: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整合能力突出的厂商将有巨大优势,否则在手机产品同质化的行业中将非常被动甚至被挤掉。

垂直整合能力强的代表厂商有:苹果、三星、华为,在产品上从芯片、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应用内容、周边设备的垂直整合,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和成本优势,再加上在渠道、品牌、供应链上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与能力。而横向整合能力强的代表厂商有:OPPO、VIVO,在产品上加强横向资源的整合,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芯片上与高通、MTK形成深入合作,在操作系统上在谷歌系统上深入定制等等。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2017年不会出现影响手机行业的划时代技术演进,因此整合能力和对自己阵营的控制能力将至关重要。

C、品牌

中国厂商的国际品牌意识日益强烈,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2017年将是中国手机品牌国际化大发展之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手机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手机品牌的国际化高速发展趋势已成。

D、产品与服务

产品规格日益同质化,硬件的大比拼也进入到瓶颈期,未来的产品竞争将是产业整合能力、品牌、供应链、服务等综合能力的综合角力。产品的质量、美誉度及后续服务将直接影响后续用户的二次购买意愿,拼的是硬功夫和软实力,细节决定成败。

先说说全球范围内市场份额的前两大:苹果、三星,2017年是这两家走下坡路的开始。

  •  苹果

虽然苹果自成体系,但随着这几年创新的乏力,用户逐渐失去了更换动力,安卓阵营也日益成熟并不断冲击苹果高端阵地。如果不是去年三星NOTE7自身出问题,那么三星对苹果还是有很强的冲击力的。
捕获1

再加上中国厂商中高机型对苹果的手机的蚕食,苹果从2017年开始逐步走向下坡恐无可避免,从中国市场来看,苹果已经跌出前三了,但还有一个变量就是三星手机的未来,下面会提到。

  •   三星

虽然制造了2016年大杀器NOTE7,品牌和利润损失惨重,但垂直整合能力强的三星,其未来还是有机会的。

捕获2

不过悲催的是其面临最大的风险问题是韩国政府的错误决策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原因大家都懂的,就不展开了,而且这个是大概率事件。做为韩国经济脊梁的三星集团必将遭受众多影响,手机业务也不能幸免。

如果三星手机受影响,受益的是美国的苹果和中国的手机厂商。

下面对国内主要手机厂商2017年的表现进行一下预测,还是先从我的几个老东家说起:

  •  华为

2016年的华为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各方面表现抢眼,但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市场份额被OPPO和VIVI模式直接挑战,国内未来的压力不可谓不小

捕获3

2017年的华为,高层团队稳定,有丰富的国际化经验、人才和支撑体系积累,并有顶级的金融敏感度,在2017年全球市场将延续增势,并在高端向苹果发起挑战。但华为关于利润的诉求增加后,国内市场市场份额很难再回第一

可能存在的问题:

A、高端芯片能否一直保持对高通、MTK的领先?  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性能上。

B、如果全线产品追求利润,那么会在中低端领域损失市场份额,从而会带来中高端不稳的隐患。

  • 联想

高层不稳,内耗严重,团队士气低下,再加上吃MOTO引起的消化不良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内市场已经由几年前的领跑者变成在渠道、营销和产品上明显落后竞争对手,2017年国内将继续走下坡路,海外市场也因为内部原因面临被蚕食的情况,再加上联想集团传统领域的盈利能力下降,可谓是漏屋又遇连夜雨呀。

除非联想从集团到手机部门进行彻底的改革,给联想的时间也不多了,否则联想手机业务连同PC业务一样“花千骨”。

  •  TCL&Alcatel(阿尔卡特)

TCL&Alcatel曾是国际化的优等生,但2016年开始日子不好过了。不但国内依然没有起色,国际市场还出现问题,遭受竞争对手的逐步蚕食。

TCL需要调整了,就看2017年调整后的高层及相关策略了,总体来说应该是收国内稳国际,但效果如何,不是很乐观。

说完这几个老东家,下面接下来说说其他几个:

  •  OPPO和步步高

渠道策略优势不断显现,品牌、产品、服务联动,市场份额和利润不断看涨;国际上复制国内的模式,在新兴市场开疆破土

2017年,这两家公司高层稳定、士气高涨,总体表现必然是高歌猛走,执行力的强大保证其业务发展的迅速。

注意点:

在国际市场上如何应付国际化的汇率变化这将是这两家公司的第一大挑战

  •  小米

国民好产品之路不断深化,这也是雷总的目标,但小米手机在2016年的表现就是填坑和补课,以前高速发展时落下的课都在2016年上了一遍,比如产品规划呀,供应链呀,预测呀,员工管理呀等等,希望2016年这些课都结业了。

即使都结业了,2017年对小米来说依然挑战巨大,虽然在产业链话语权不小,但在整合能力上尤其是芯片领域上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左顾(联芯?自研?)右看(高通、MTK),能否与供应链巨头形成战略合作将直接影响其旗舰手机的演进和关键时期的芯片供应上。

捕获4

在2017年,小米在国内外还有如下两个机会:

国内市场:如果能抓住运营商市场,小米没准能在销量上再飞一下;

PS:国内运营商要求多,投入少,排名靠前的不愿意玩;靠后的厂商愿意玩,但运营商看不上;小米无论从品牌还是影响,运营商还是OK的,但定制要求是否能减少也是双方博弈的点。如果小米与运营商结婚了,对国内市场又将是一大冲击。

国际市场:火腿肠(HTC)日子不好过,但有很多专利、成建制的国际团队及渠道,看趋势火腿肠逐渐变成Head  To Cover的VR/AR公司了,小米如何在合适时机收下HTC手机业务,将对小米国际化非常有助力,届时对国际手机市场来说“小米粥 火腿肠”也是非常美味的一顿大餐。

  • 乐视&酷派

去年我给乐视预测是“有钱继续疯,没钱就发懵”,不幸言中。从目前形势看,对乐视手机相当不乐观,窟窿太大,对产业链伤害太深,要想翻身太难了,除非融来很多很多的钱。

乐视手机难道从此就没了吗?我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酷派后续承接乐视手机的生态重任,但现在酷派日子也不好过,真是难兄难弟呀。

  • 中兴

中兴手机在国际上尤其是美国市场还不错,但总体看还是非常乏力的。

如果因国内的量形成的产业链议价能力减弱,国际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如何支撑将是大问题。

  •  魅族

从目前的步伐看,魅族不是一味地冲量,而是本着上市进行操作的,那么2017年魅族的重任是在保证量的前提下赚钱了。但看竞争环境,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国内国外,压力都不小,在与高通谈妥后,看魅族2017年有啥大招了。

  • 360

红衣教主虽然对手机市场热情和希望都很大,但无奈他缺乏手机行业供应链、研产销这类重资产运作经验,虽然吸入了酷派的团队,但没有很好的整合和授权,做机几年磕磕碰碰,还被乐视给背后捅了菊花,这些经历让其对手机行业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交了很多学费。

2017年,在产品上360无法通过系统类的服务明显提升与其他品牌手机的差异化和溢价能力,再加上市场相对单一专注国内,渠道策略、营销策划上也很难出惊天之举,最后一个P定价也取决于后续360的持续投入意愿和能力。

综合看360手机能否卖出360万台对其来说就是一个坎,除非教主继续补贴补贴补贴,但360私有化以来资金压力很大,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呢?我不看好360手机2017年表现,其实教主也该想想是否坚持自主做手机的战略了。

  • 锤子

做为一个特点非常鲜明的公司,成功度过2016年危机,能存活下来实属不易,老罗说动接地气的原华为产品团队的人员加入,对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将是大的提升,未来锤子将作为一个有调性的小众品牌发展

  •  努比亚

团队的磨合已经完成,另外国内有渠道助力, 这个品牌2017年应该可以期待。

  •  传音等

中国还有传音等国外大名显赫,国内声音一般的公司,但他们也是中国制造业的明星企业。

他们的2017年,主要看是如何应付金融市场不确定对业务的冲击,以及是否愿意借助海外积累优势杀回国内?

  •  小辣椒、lephone

2016年借助运营商的支持取得了成绩,但2017年如何面对运营商的变化?如何应付知名品牌在市场上线上线下的挤压?这将是这些小厂商面临的难题。

关于手机厂商的表现就说这么多,祝福中国的手机厂商能克服自己的困难,多多抢占国外品牌的市场,早日实现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全球霸业。

 

移动互联网

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从智能机市场的发展看,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红利期已过,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产品和服务将更加重要。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和创新已经超过美国,这点是可喜的。但很多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还是烧钱谋发展的思路,受资本市场影响很大。2017年的资本市场将投向商业模式相对清晰的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模糊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将加速淘汰或者合并,VR/AR公司、区块链公司、伪共享经济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教育公司将是重灾区。

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而言,2017年将是最艰难的一年,“跨界、融合、互联、互补”将是互联网创业的主战场。

我坚信的一个方向是:中国手机制造业与互联网公司跨界融合,用中国互联网公司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去更好的服务全球那些中国制造的手机的用户,让中国制造业和互联网实现从资本到收益上的互联和互补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井底望天财经周报

评论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