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电子行业里刷屏的新闻莫过于紫光老总赵伟国怒怼“买办集团”:

图片1

除了赵总,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也表达了对国有资本引狼入室的看法:

图片2

赵总不愧大佬,“皇协军”、“汪精卫”都出来了;叶所长读书人,用了个“引狼入室”;不过态度是一致的:高通和联芯舞这出剑,意在展锐。

 

合资,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是个正面的词儿,当然在这个词条下面有好多反对者举出中国合资汽车厂“贡献了市场拿不到技术”的失败案例,以及“引进麦道让国产大飞机晚了二十年”的痛心经历。工程师喜欢看参数,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高通联芯合资事件中的参数:

 

合资公司:瓴盛科技(JLQ);注册地:贵阳贵安新区;注册资本:29.8亿人民币。

这个注册地是很有意思的。贵安新区大概是大西南地区近两年最抢镜的一个区域,在公众新闻上能找到的就包括三大运营商的IDC、富士康的新厂区(诺基亚的余脉,HMC的手机就是这里生产的);之前有另一则与高通相关的合作则是贵州省与高通合资的华芯通,已经拿到了ARM-V8的授权,主要做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芯片。

再来看看合资公司的各位股东们:

建广资本(JAC):赵总口中“最坏的”,实际上是合资公司中股份占最大头的,股份占比34.6%;对于建广资本,我们之前比较熟知的是它收购NXP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业务。董事会中占3席。

大唐联芯:大唐联芯在本次合资中是以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立可芯全部资产出资,占比24%。董事会中占2席。

高通:出资跟大唐联芯一样,董事会中占2席。

智路资本:17.4%。

 

对于建广资本而言,投资的脉络还是清晰的:在欧美半导体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收取那些值得投资的部分。上一次的NXP射频功率半导体业务,收进来之后成效不佳——这与大环境也很有关系,在4G大投资峰值已过、5G尚且还需时日的时候,整个市场更多还是存量博弈;当然我依然看好GaN在5G时代的前景,只是首先需要保障的是不要让那些聪明的脑袋流失掉。

对大唐而言,联芯曾经还做出过一些东西,但是在近几年的无所作为让它成功错过了低价智能机大爆发的浪潮。在紫光一统展锐的情况下,联芯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江湖传言小米松果处理器就是联芯流失的工程师们做出来的——这时候能与高通合作显然是大大的利好。

智路资本更多的像一个财务投资者。

而贵州省政府的招商引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坚持高新技术、数据和信息。对于这个地处高原上的省份而言,各种重工业和需要大量货物运输的行业都并不合适。

在高通而言,这笔生意很可能是在中国拓展低端芯片组的机会,国外有网站就直接用“Qualcomm, Datang to develop sub-$10 handset chips”作标题描述这一事件,更有好事者称之为枭龙的“Chinese cousin”(中国表亲?怎么听着像当年港人口中的“表叔”?)。

 

那么紫光的愤怒从何而来呢?

先说结论:因为从此后国字号手机芯片就不是它一家独大了。

如果说“高通此举是想在低端芯片组上克制紫光展锐”,那么先看下面两张图:

图片3

其中“中国制造”最大的份额乃是海思,当然海思的麒麟系列一般用在华为高端产品上(值不值是一回事,华为的产品策略就是如此)。而以低端起家的MTK依然还是有30%的份额。至于紫光展锐,是在那剩下的0.24%里。

从厂商出货量分析,主打高端(蓝厂绿厂你说它低配高价也没啥问题,但是人好歹也没用级别太低的芯片组)的几家拿走了大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逐渐往中高端转移是不争的事实——只有高端才有利润,在红海中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图片4

两者加起来一看,可见在中国的现状,第一是低端机市场在萎缩而让位于中高端,第二是现阶段低端机的主力芯片组应该还是轮不到紫光展锐的。

高通即便是要在低端市场开打,也是先打MTK,一时半会儿还顾不上展锐。

 

但是在中国,姓不姓“国”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说一带一路、雄安新区都是千年大计,因为他们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芯片公司也是如此,紫光拿下展讯和锐迪科,从此宣告自己成为手机芯片组国字号第一家。从市值看,展讯和锐迪科在收购时合起来大概25亿美元,整个是百亿人民币的级别。

清华三大投资系:同方、启迪和紫光,风头最盛的当属紫光了。

而从此紫光展锐就成为“中国芯”的代表,事实上芯片战略也是国家的发展大计,称之为国家意志一点不为过。

 

那么建广资本呢?

建广资本的股东信息上,写着:“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中建投为背景的公司,不可谓不是国字号。

再加上大唐系的联芯,事实上瓴盛的股东中,国字号占了一半以上。

瓴盛科技以29亿人民币的规模,加上背后的技术来源高通,显然这股力量在国字号芯片产业里占一席之地是没问题的。

 

本来一家独大,甚至可以代言“国产芯片”的,忽然来了个体量小一点但是力量不可忽视而且同样姓国的同行,你说紫光能高兴嘛?

 

当然,紫光不高兴的事情可能还不止这一件。刚刚传来消息,浦东科投(就是当年跟紫光抢锐迪科、虽然先拿到发改委路条依然被从嘴边抢了食儿的那位)收购了Marvell的无线部门。国字号芯片产业的竞争者越来越多了,而且技术实力和背景都不示弱。

 

“中国芯”的战场才刚刚揭示了一角而已。

“过去的只是序幕。”

评论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