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这桩合资案中,高通的角色很耐人寻味:不谋求控股,但是作为最重要的技术提供方,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地方政府的亲密合作

 

我这里要翻出一则旧闻来:2015年4月,台联电在厦门的28nm Fab破土动工,在开工仪式上,地方政府大佬们自然少不了,而除了作为投资方之一的台联电之外,还有一位就是高通总裁Derek Aberle。

台联电UMC,在2016年foundry榜单上排名第三,仅次于脱胎于AMD、被中东财团收购的GlobalFoundries,基本上是第四名的SMIC一倍大小。当然随着三星接下来计划剥离foundry业务,这个榜单会有巨大的变化,但是UMC前三名的位置是不会改变的。

捕获

UMC在厦门火炬开发区的这个新foundry,用的28nm工艺,按照ChinaDaily的说法高通是这个foundry的主要客户——有好事者大概会质疑:人家TSMC和三星都量产14/16nm了,你这引进28nm的工艺,算是落后产能转移?没错,地球上最有名的半导体产品大概是微处理器,而且微处理器的工艺真的就已经推进到10nm(当然是我们伟大的Intel,因为一代代酷睿的工艺推进慢如乌龟好似挤牙膏,得美名牙膏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高性能半导体都是用10nm工艺——譬如RF工艺,28nm RF CMOS依然是占绝对主导。

如果没猜错的话,高通用UMC的28nm工艺,就是做它家RF器件的。

UMC的这个foundry也是相当牛逼,开工后良率就很快爬升到94%,不得不说人家世界第三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当然高通舍得为这件事情出来给UMC站台,一方面可能确实是需要这个工厂的产能,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它很可能也是促成了这笔生意的重要力量:要知道台湾对半导体技术输出大陆是有相当限制的,而高通在自家主页上宣传这件事的标题是大大的“Qualcomm helps break ground for UMC in China”,以事实的“破土”隐喻“突破”,而且说的很明白自家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这里我想提一句:UMC的厦门foundry,其实是直接威胁SMIC的——SMIC的主力工艺依然是28nm,这两年流年不利,只好放缓工艺进步而先利用现有产能赚利润;大家去看看港股SMIC的表现就知道,不久前还刚换了CEO。大概这时候SMIC背后会觉得颇有寒意。其实紫光本身是SMIC的大股东之一,而且在追加投资,对于UMC携手高通在厦门建厂这件事,赵总倒是没有什么表示。

 

日历翻过一年,2016年高通再次出现在大陆,地点是贵安新区。这次是与贵州省政府合作了华芯通,主攻产品是ARM-core的服务器芯片。

我比较喜欢把这件事跟贵安新区承接三大运营商IDC的事件合起来看。贵州省政府,尤其是贵阳市政府的雄心是很大的,贵安新区虽然也有富士康工厂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你毕竟要解决很多低端劳动力,而且要有稳定的税收来源不是?),但是更多的则是大数据、半导体这样的先进技术行业。

贵州承接大数据工业是有它的优势的:IDC有两大难搞,一曰用电,二曰冷却。贵州本身有充沛的水电,也有煤炭资源,而常年温和的气温(并不是说人住着舒服,但是气温确实如此)也是难得的资源。

高通在贵安新区搞华芯通,我个人并不看好它真能搞出什么名堂。毕竟服务器芯片本身就不是它的长项,而贵州本地缺乏半导体人才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顺着大数据-》IDC-》服务器芯片的这个路子来看,逻辑上通畅(说白了商务上政务上都能够游说得动上峰)。

而华芯通,在我看来更多是高通在与贵州省政府打交道时候的投石问路。

 

高通当年被商务部一纸罚单罚了个不能自理(说实话这罚款不是个小数目),而接下来“中国芯”成为国家意志以及产业全面铺开,对于高通而言是有不利,但是同样也是个机遇——如果要抓住这个机会你得首先与中国政府恢复良好的关系。

高通的这几步棋是下的很成功的,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

首先站在幕后参与UMC厦门foundry,我想这件事之后SMIC一定蹲在上海骂娘,更不用说市场份额更小的华宏。

然后是与贵州省政府合作华芯通——当然我依然认为高通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想这一步与后来同样在贵安新区成立的JLQ不无关系。

最近的这一步成立JLQ,虽然是少数股东,但是作为其中唯二有芯片设计能力(而且全方位碾压另一家也就是大唐联芯)的股东,将来可以凭借技术拿到更多的主导权。更重要的是,就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到的,JLQ从资本结构上说可是如假包换的“国字号”——谁都知道这个金字招牌的重要性。

 

高通最近的日子过得不怎么样,先是被商务部罚了款,然后财报又一季比一季难看,最近又跟苹果杠上了10亿美刀的专利费的官司;所谓穷则思变,在中国通过合资公司打开低端芯片市场未尝不可以一试。

但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逐渐从低端向中高端进化,此时再来试图在低端产品上挖金矿,未免刻舟求剑;倒是我们近邻印度,智能手机还在价格战的红海中,去印度挖金子怎么着也更合算。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也许高通依然是在项庄舞剑——合资公司并不是目的,跟中国政府恢复良好的关系才是终极目标——两者曾经有过蜜月期,就是在联通决定采用CDMA网络的时代。我们也可以猜测一下,其实JLQ做低端芯片也并不是紫光最忌惮的(正如赵总所言“找展锐当对手是看得起咱”),高通“曲线回归”与政府重修旧好,才是他们最担心的。

 

再说个有趣的事情:UMC在厦门的合资工厂,名字就叫“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当然了此联芯非彼联芯,而是取自台联电的联子;不过回头看来,仿佛一语成谶:高通“重返中国”的步伐,从联芯再到联芯

参考阅读:紫光的愤怒与高通的算盘(I)

评论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