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容,电路板上最基础的原件之一,向来由于低价值可是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基本属于一直涨价的状态,以阻容中比较常用的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片式陶瓷电容)为例, MLCC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两个月内竟然涨了10倍。

陶瓷电容

原以为去年年底涨价就涨的差不多了?NONONO,这只是个序幕。。。

全球第一大厂村田祭出减产、涨价手段;阻容巨头台企国巨将已从今年4月1日起调涨全系列MLCC(积层陶瓷电容)价格,据悉平均调涨幅度落在40~50%;同属台企的华新科也于最近针对客户端发出涨价通知,调涨全系列MLCC价格。

村田

这样的涨价是为什么?又对相关的电子产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MLCC用途

首先还是要来了解一下MLCC在产业中究竟有什么作用。

根据最近的相关数据显示,MLCC已经取代钽电容和电解电容成为电容器产业的主流产品,约占电容产值比重的43%。而且由于具备易于芯片化、体积小、SMT直接黏着和生产速度快等优势,MLCC近年来一直受追求小型化的消费电子产品(尤其手机)所青睐。换而言之,稍微复杂一些的电子产品里面你都可以找到MLCC。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东西对电子行业很重要,不可或缺!

二、MLCC主要厂家

MLCC

写到这里,不免有些遗憾。虽然如此重要,MLCC几乎就是日韩主导垄断的行业: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以村田和三星电机为代表的日韩厂商几乎垄断了MLCC的市场,其中日商村田更是MLCC的最大玩家。从市场营收表现我们可看到,作为苹果供应商的村田(Murata)在MLCC方面的市场占有率是全球最高的。据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有率高达29%,尤其是0402封装的产品,村田在行业内表现几无敌手。

排名第二的是韩国三星电机(SEMCO),依赖于兄弟公司三星消费电子的输血,他们的MLCC市场占有率19%,紧随Murata后面。

韩国

太阳诱电则是全球第三大的MLCC供应商,这家总部设在日本东京的厂商MLCC出货量市占为13%。台湾厂商国巨同样是全球第三大的MLCC供应商,市场份额同样为13%。日本另外一个厂商TDK同样是MLCC的供应商之一。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推断日韩厂商几乎把持了整个MLCC市场。虽然国内的风华高科和宇阳科技都在推进,但国内的MLCC因原材料合成,封装,产线精度还有设备等问题,跟日韩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国产MLCC,尤其是在先进的0201等小尺寸的产品上,与国外先进相比落于下风。

因此,大家明白了,这个市场,我们国人基本没有定价权!

三、涨价究竟因何而起

早在2016年开始,MLCC供应商一直在涨价,但是涨价幅度在15%到30%之间比较温和,从2017年开始的暴涨背后主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产业上游供应商的变化:在2016年年中,TDK宣布退出一般型的MLCC,这个市占为9%的供应商的退出给市场带来了第一锤;

note7

之后三星Note7的爆炸,拖延韩国SEMCO的产能与交期,这是第二锤;还有新能源的火热,庞大利润吸引厂商往那个方向转,利润薄弱的MLCC就成为了他们的鸡肋,这是第三锤;日商京瓷、村田还相继减产,向小型化、RF元件以及高容车用等高端应用市场领域转移,这是第四锤。再加上晶圆缺乏等原因的影响,MLCC的缺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以上是从厂商的角度看的,从需求方面看,终端产品设计的转变也加剧了MLCC的需求。

智能手机无疑是MLCC的最大消耗市场,尤其是手机往“薄”设计,加上电池的加大,更多功能的加入,缩小了手机主板的空间。这就对对元器件的尺寸有了更苛刻的需求。现在的手机上基本都在主用0402和0201尺寸的陶瓷电容,尤其是苹果和华为,都是这些尺寸MLCC的消耗大户。加上高速发展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物联网和汽车电子的需求,MLCC需求量是相当旺盛。参考下图MLCC的市场容量,可见其容量数字都是在逐年攀升的:

市场规模

一方面减产,一方面需求扩大,自然涨价就是最终的结果了。。。

以上说的都是“天灾”,但是这轮涨价还有更多人祸的因素。据知情人士向半导体行业观察透露,现在的MLCC市场缺货是肯定的,但很多贸易商或者供应商手里有货也是事实,他表示,某些代理商和贸易商正在结盟,联合压货,趁机抬价,这也是这波MLCC暴涨的原因之一。多种原因汇合导致了MLCC市场走到了今天的暴涨局面。

四、涨价的影响及应对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电子终端厂商来说,其经营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薄利多销。尤其是在深圳这个市场,对于大部分的所谓山寨小厂来说,杀价基本上是他们的竞争常态。如果说产品的成本突然有了变动,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

风华高科

至于应对之道,虽说相关部门可以介入调解(这个概率我觉得不高,毕竟相对于内存等领域,阻容还是个小市场),但是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看来大芯片基金不光要扶植芯片行业,也需要扶植其上游的相关比如阻容行业,国内的相关企业比如风华高科、三环集团、宇阳科技等虽说近年来发展不错,但是差距还是巨大的。产业定价权不容小觑,相关行业的筒子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评论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quired